今天上午9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资深翻译家、著名考古学家李济之子李光谟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12月7日凌晨,李光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李光谟同志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成果丰硕的高水平资深专业外文工作者,主要从事俄文、德文翻译工作。他在40余年的工作期间,共翻译、校定、定稿近千万字,翻译专著、教材、论文、文献资料等54部。对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从前苏联俄文版翻译过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三个版本的终审定稿者。其主要科研成果有:《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辞典》等。
1989年8月离休后的李光谟,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收集、整理、编撰出版其父–中国考古学之父与中国现代考古事业的开拓者李济先生遗著的工作之中。
20多年来,先后编著、翻译出版了《李济张光直通信辑录》和《从清华园到史语所》等十几种著作数百万字,对传播李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国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追忆:去世前仍在整理学术资料
今天上午8时30分,殡仪馆“兰厅”的遗体告别室外,李光谟同志生前的亲朋、同事已经守候在此。
9时,李光谟的女儿李宁用轮椅推着母亲出现在告别仪式的现场,整个告别仪式李宁的母亲一直用手捂着脸,女儿不停地给她擦着眼角的泪水。告别仪式结束后,李光谟的外孙抱着其遗像走出殡仪馆,并不时在李光谟夫人的耳边小声说着话。
今年已80多岁高龄的马教授,与李老从1960年开始在人民大学一直共事,“我们是50年的交情了,今天来送老同事最后一程。”
马教授回忆,李光谟在学术上很严谨,对学院的新人更是特别的照顾。据他回忆,当初在人民大学任教时,李光谟对学院新来的老师所翻译的作品,都亲自修改和指导。“严谨到连标点符号都不能错,一个都不能。”马教授说。
李光谟的另一位同事潘教授也表示,他和李老也是40多年的交情,在李老去世前一天,两人还通过电话。“得知他前一天在家摔了一跤,还告诉我在整理学术资料。”潘教授说,他翻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资料至今无人能比,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
在女儿眼中,李光谟是位“心很重”的父亲。女儿李宁回忆,临终前几天父亲还一直忙于整理祖父李济先生的遗著工作。(记者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