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辉煌的历史上,青海男儿英才辈出,今天要介绍的是《草原帝国》的翻译者——魏英邦先生和他的家庭。日前我们找到了魏英邦先生的女儿魏宁和他的侄子魏浦先生,随他们再次走进了蜿蜒曲折的唐蕃古道,探询了魏英邦先生的传奇人生。
祖辈、父辈均为开明绅士
7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来到魏浦先生的家。魏浦先生是魏英邦的弟弟魏协邦的孩子,他今年已经65岁了。他告诉我们父亲兄弟五人,爷爷魏生海,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湟源有名的开明绅士。他说,爷爷平素自奉节俭,虽尺布斗米,无不亲自收支;待人谦恭有礼,行善助人,在商界和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从小训导孩子们:诗书,是起家之本。并告诫孩子们,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父亲那一辈从小深受我爷爷的影响,五兄弟做任何事都勤勉好学。
魏浦先生说,我小的时候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爷爷都要询问他们的孩子们上学了没,他经常接济境况不好的亲戚和朋友;新学期开学前,爷爷都是早早地把我们的学费准备好了。
早在1918年,湟源县长陈泽藩提出倡议,为开发民智,培育地方人才,拟建立一处新式小学。当时湟源富商李耀庭、绅士朱绣、杨治平和我爷爷魏生海积极响应,慷慨解囊捐献资金,从1919年小学动工至1920年,在前清副将协台衙门旧址,建立起一座规模相当、设备齐全的小学。教室宿舍布置得宜,曲径、回廊自然成趣。
过目成诵的才华,获留法机会
魏英邦的女儿魏宁告诉我们,父亲魏英邦1913年12月生于青海省湟源县,六岁进入学校读书,十一岁时爷爷托兰州来的生意人将父亲带到兰州上的中学,他骑在生意人的骡子上,路上走了几天才到达兰州的。
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山西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读书。大学毕业后经青海省同德县拉加寺活佛香萨班直达的介绍,在庐山与蒋介石会晤。1929年~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派出的公费留学生仅1344名,平均每年派出不足75人。蒋介石看中了魏英邦优异的毕业成绩和他过目成诵的才华,便给了他一个到法国留学的机会,1934年7月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军事。1937年魏英邦又到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医学,1938年底又回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在巴黎大学毕业后,被留校在图书馆工作。
魏英邦先生于1944年所写的《论中国清代史学界成就》一文,得到了法国汉学家的赏识,获取了汉学讲座奖学金,并获奖金一万法郎。在工作之余,他大量涉猎各种图书,撰写论文,1946年7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1948年7月又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并由巴黎法学院、文学院分别颁发了法学和文学双博士学位证书。
拳拳之心报国路
新中国成立后,魏英邦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于1950年给人民政府写信,请求回国,为祖国的建设服务。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寄去回国路费,魏英邦9月辞去了法国巴黎大学图书馆的工作,结束了长达十九年之久的异域他乡生活,毅然回国。
1950年他被吸收为亚洲历史学会会员,当时是该会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国会员。
魏英邦回国后,被分配在中央外文出版社,担任翻译工作。1958年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到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担任教学工作。后因海外关系,受到冲击,被调到宁夏大学历史系担任教学工作,并兼任宁夏大学图书馆主任。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宁夏大学退休,返回故乡青海。回到青海后,先后受聘在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法语;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任古典藏语研究生导师,并在青海省民族研究所担任科研工作。后又被邀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从事敦煌学、史学等诸学科研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曾先后三次代表青海省出席了全国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其论文得到了与会同仁的高度评价,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魏英邦自回国后,艰苦自励,勤奋笔耕,授知于人则诲人不倦。给人们留下了平易近人、豁达而刚正的深刻印象。
通晓多国文字
魏英邦先生一生精通英、法、俄、日、德文,并通晓藏、梵、蒙、西夏文等,博览西洋各国大家的论著。生前曾被北京、陕西、福建、云南等地高等院校和考古学研究院屡次来人来函聘请担任教授、研究员职务,魏英邦先生均以此间事繁任重坚辞未就。
魏宁说, 1981年父亲受青海人民出版社李恒朴社长等人的委托,校点了《西宁府新志》及《续志》。父亲堪称“敏而好学”的典范。他以“好学不倦”终其一生。无论是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始终都是分秒必争,手不释卷,他每天坚持读书、著书,以致我的童年玩伴在二十多年后仍对父亲“孜孜不倦”的形象记忆犹新。此外,父亲还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赋。
1991年3月22日魏英邦先生患脑溢血,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享年78岁。当他逝世时,只留下一堆书和手稿。这就是他的“遗产”,再没有其他遗产了,真可谓是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模范。
这时,魏宁显得有些沉重地说,父亲临终前有一个愿望,就是想编写一部西夏文词典,他说,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几乎断流,他要把自己掌握的这一知识财富留给后人。无奈,父亲带着这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名声显赫的译著
《草原帝国》
《草原帝国》是魏英邦先生在学术界和读者中影响很大的一部译著,最早是与商务印书馆(1958年11月)签订的约稿合同,当时商务印书馆将《草原帝国》译著列入重点出书计划,后由于编校工作中的一些分歧,魏英邦先生放弃了这一出版机会。
1991年《草原帝国》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中亚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当时印数较少发行有限,许多学者和读者纷纷向出版社打电话要求邮购此书,或托亲朋好友在青海寻找,一时间《草原帝国》成为很难找到的珍贵书籍。出版社根据民间这一需求,以后又四次再版。
魏英邦先生还有大量著作如:《华夷译语研究拾零》在《新华文摘》、《尼泊尔史研究》上刊发;撰写有关于藏学、敦煌学、语言学、宗教类的论文散见于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生前论文、译著逾百篇。
除此之外,还译有《拉萨僧诤记——第九世纪印度与中国佛教关于寂静主义的争论》(法)载密微;《论格萨尔史诗中史实问题》(蒙古)策·达木丁苏伦;《晚期佛教学者的认识论与逻辑学》(苏联)什切尔巴将等译著,这些译著绝大部分手稿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