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群中,即使擦肩而过,你也可能注意不到他,他是如此的低调、朴素;和他交谈,听他讲述自己的人生历程,你像和一个熟稔的朋友喝茶聊天,他是如此的谦和,眉宇间透着笑意,直到你起身离去,心里蓦然泛起波澜,顿悟静水深流的含义;品读他的著作,你则会忍不住暗自惊叹,文字是如此凝练,学识是如此广博,智慧是如此丰沛,每一页,每一本,都透着他的执著信念,他的深厚功力,他的用心付出,这一切,远非常人能及。
他就是刘国明,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网名:黄河野人。
58岁的刘国明拥有诸多身份:政府官员、业余翻译家、网络意见领袖、大学兼职教授。
他认真对待每一个身份,珍惜并享受每一个称呼,游刃有余地转换能力源自他秉持多年的座右铭:学海无涯乐作舟;而不断前行的动力可以用他推崇的列宁的一句话来诠释: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对刘国明来说,岁月流逝可能带来容颜的改变,但朝着梦想的足迹日渐清晰。
穷困中放歌
那也是一个蔷薇花开的5月,初夏,一位素不相识的技术员到黄河滩区测量避水台,遇到了当农民的刘国明,看到他写的一手好字,颇为欣赏,就介绍他到原阳黄河修防段当临时工。
39年后的今天,刘国明回想当年的情景,仍能看到那个青涩的小伙子满脸欣喜的模样,那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他出生在河南原阳县黄河滩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喝着黄河水,吹着烈烈风,他在无拘无束的疯玩中长大。
1973年元月,高中毕业后回家当农民,每日下地干活,梦想变得渺茫。他一有空就读书、练字、画画,以排解心中苦闷。遇到那个好心人,他如愿当上了临时工,身边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如获至宝,他尽情地读书看报,如饥似渴地学习,于穷困中编织美丽的梦想。1978年,他考取郑州大学中文系。6年的磨炼,造就了刘国明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从不抱怨、从不气馁的个性和品行。这让他终生受益。
进入大学后,天高地阔,身边优秀的同学如云,他内心深处生出更强烈的紧迫感。他分秒必争地学习,写作。因为家里穷,要靠半工半读才能完成学业,他吃了很多苦。但近在咫尺的作家梦让他时常在心里放歌。
大学毕业时,他被分配到河南日报当记者。那是他最惬意的时光,行走在大地上,采访写作。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写过一篇散文《陈州黄花分外香》,发表在河南日报作品版;在周口记者站,他深入采访,撰写的消息《郸城县医院中年医师周礼荣精心攻克技术难关,断指再植手术23例均获成功》获河南省首届好新闻奖第一名。
两年后,他因为表现出色被调到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当干事。工作忙碌琐碎,他不甘心作家梦就这样被消磨。他思忖:我该怎么办? 他曾经完全不懂外文,进入大学才开始学英语。此后很多年,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当记者时,他包里经常装一本英语书,有空就拿出来背单词。语言的问题解决了,加上深厚的文学素养,他决心走上翻译之路。
芬芳初绽时
那是一个寒冷的深夜,他骑自行车去请求郑州大学一位英语老师帮他把《美国历届总统传》的著作版权申请翻译成英文。返回途中,车子坏了,他下来修。没想到,醉酒的他竟趴着睡了过去。这时,一个好心人经过,一直把他送到家门口。那个人的善举温暖着他,化解了他当时的焦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是刘国明的座右铭。
最初,他尝试翻译大量短小文章,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一年后,他在《洛阳日报》发表第一篇译作《美国的青年一代》。那篇只有800多字的短文,宛若一针“强心剂”,让他更加勤奋并快乐地沉醉在翻译世界里。
三年后,他独立翻译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待到黎明到来时》(上下册)。这部译作获得1990年度河南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并在广州日报连载。 那时,他刚结婚,生活并不宽裕,拿到稿费后,他欣喜不已,花800元买了一台双卡录音机,依然是为了学习用。更为宽广的梦想之路也由此开启。
第二本译作是30万字的《欲望制造家——揭开世界广告制作的奥秘》,1991年,这部学术专著获中国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第三本是60万字的《美国历届总统传》。那时,中国已加入世界版权组织,要取得这本书的版权并非易事。从开始翻译到最终出版,花了10年时间。期间, 他曾任河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编辑,也曾到鹤壁挂职,任淇县人民政府县长助理、鹤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鹤壁市淇滨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公司总经理。有次,为了招商引资的事情,他前往北京出差,顺便到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探讨解决《美国历届总统传》版权问题的可能性。大使馆一位工作人员看到那么厚一大捆翻译手稿,被他的刻苦和真诚感动,主动为他支招,巧妙化解困难,成功取得版权。2001年,《美国历届总统传》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河南商报》 推出连载,引发各方好评。
那还是在鹤壁,一次会谈,对方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经济学硕士。刘国明一时受到刺激,心想自己就拿不出这样闪亮的头衔。头衔还在其次,如何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素养才是更为迫切的。
回到省委宣传部,担任新闻出版处副处长的他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深造。
恰巧南京大学哲学系在郑州举办科学决策与经济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学习过程中,进修班的吴爱华老师了解到他深厚的知识素养和外语功底,建议他直接考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9月,他一举考进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学者刘林元攻读全日制哲学博士学位。
那时,他已经是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分秒必争地学习。博士论文《新闻舆论监督探新》五易其稿,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监督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填补相关学术空白。2005年底,论文由海燕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他拿到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刘国明清楚地记得,那天,抱着证书,他欢呼雀跃,庆祝自己终于圆了一个梦。 然而喜悦的心情只持续了三天。冷静下来后,他思忖,自己不能躺在博士学位上停滞不前,必须继续提高哲学素养,获得更大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