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莫言成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国内对这个世界文学奖项的热情空前高涨。瑞典人马悦然(原名Goeran Malmqvist)如今在中国受追捧,不仅仅因为他是个汉学家,还有他的另一个身份——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之一,而且是惟一懂中文的评委,负责推荐中国文学,更是莫言的御用瑞典语翻译陈安娜的老师。近二三十年来,他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学走向西方世界的重要推手。在诺奖“发烧”的日子里,这些头衔比一切都鲜亮。
借着他翻译成中文的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的最新诗集《巨大的谜语》和传记《记忆看见我》刚刚在国内出版,10月21日和23日,马悦然将在上海举行“巨大的谜语——与马悦然一起谈诗论译”系列活动。世纪文景出版社联合都市快报,征集40位读者前往上海,跟马悦然一起聊聊文学和翻译。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文学或者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这将是个交流互动的最佳良机。当然,光是听听这位88岁的瑞典老人,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带着小自己43岁的妻子一起吟诗谈情,也是件极其浪漫而文艺的事。
能说地道四川话,会写中文古诗词
马悦然是个十足的“中国通”,他对汉语文化的熟知程度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要汗颜。他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会地道的四川方言,甚至能用中文写古老的俳句。他翻译过很多中国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和《西游记》的瑞典语版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俳句一百首》是马悦然为数不多、直接用中文写作的诗集。俳句是一种古典短诗,但马悦然并不严格遵循古老的格律,变成了“夹杂四川方言和现代汉语”的酒后戏言,记录着他在中国游历的感悟。“诗的味道七分是靠念出来的”,马悦然最稀奇的是能用自认为接近于李清照时代的音韵来念《声声慢》。
自称是南坡居士,娶了个台湾小妖
马悦然不但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还坚持要学古代文人取一雅号,自称“南坡居士”。据说他为《俳句一百首》杜撰了一个故事,说一个成都青年在望江楼公园的板凳上捡到了一册诗稿,署名“南坡居士”,不知何许人也,只知诗中杂有四川话,猜想或许是四川人。
马悦然不仅与中国文化感情深厚,还先后娶了两位中国妻子。第一任妻子是个四川人,1996年因病辞世;第二任妻子是小自己43岁的台湾人陈文芬,马悦然叫她“台湾小妖”。据说两人“秘恋”多年,两地邮件往来了2000多封,最后才修成正果。夫妻两人曾以“南坡居士”、“台湾小妖”的名字合写过一本微型小说,书名叫《我的金鱼会唱莫扎特》,一半是写瑞典生活,一半是写马悦然神游幻想辛弃疾和李清照跟他喝酒。据说该书是受莫言《小说九段》的启发,莫言也为这对跨国夫妻的爱情之书写了序。
两场活动
心有灵犀——中国小诗的发展和特翁的俳句
时间:10月21日19:00-20:3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浦东新区丁香路425号)
嘉宾:马悦然 主持:陈文芬(马悦然夫人)
俳句的格律如今传播到全世界,瑞典的诺奖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就是一个“瑞俳”高手。经汉学家马悦然的翻译,“瑞俳”成为“汉俳”,它们是不是与消逝已久的中国“小诗”在遥相呼应呢?
工匠与演员:论翻译的艺术
时间:10月23日19:00-21:00
地点: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
嘉宾:马悦然、陈文芬
马悦然曾说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条件是文学价值,质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除此之外,翻译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好的翻译,一部中文作品质量再高,也无法走向世界,更别提获得诺贝尔这个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了。翻译到底只是翻译,还是一种创作?由精通汉语,拥有丰富翻译经验的马悦然来为读者解答,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潘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