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6日 03 版)
本报讯(记者原春琳)近期的热词PM2.5到底该怎么翻译?近日正式成立的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级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阐述它的职责:今后,新名词一旦出现,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等急需翻译、审定的外语词汇,将会通过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及时规范并向社会发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紧密,外语词源源不断地涌入。根据教育部语用司对于我国16个中西部大中城市9大行业领域进行的外文使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外语词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外语词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外语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当中,译法不统一;二是机械照抄照搬外语词,随意性强,甚至在公文当中也会夹杂使用。
去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问卷结果则显示:即便是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网民,对12个在媒体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外语缩略词,比如GDP、4S店、3G、ATM等,也远未达到“知道其大概含义”的程度,普通民众对一些外语缩略词的真正含义更是知之甚少。比如,许多人就不知道PM2.5的准确含义。
据介绍,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级联席会议由国家语委牵头,中央外宣办、中央编译局等1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它的主要职能是要统筹协调外国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工作,组织制定译写规则,规范已有外语词中文译名及其简称,审定新出现的外语词中文译名及其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