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纪玉:“法租界披萨”折射了什么心态

原本以为,“法租界”之类的词语,只有在谈论历史时才会涉及;却不料,有人偏要将它请到活生生的现实之中,用它为自己的生意摇旗呐喊。

前两日,本报连续报道了一家名为“披萨马上诺”的连锁餐厅,竟称其位于徐汇区永嘉路的新店为“法租界新店”,并印制大量宣传册,引发顾客不满的事件。店方管理层随即发表声明称,无意冒犯中国人感情,对错误使用“法租界”一词表示歉意。店方解释,此事皆由公司管理层为英国人,不够了解中国文化和背景,且在宣传册中英文翻译时不谨慎所致。

“法租界”“公共租界”等,都是属于旧上海的历史名词。除了表示特定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状态之外,它们鲜有其他意思指向。诚然,租界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有其复杂性;租界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包括建筑、文化等,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租界的性质,它是中国在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主权沦丧、任人宰割的产物,它是民族耻辱的象征。

因此,即便当年的法租界确实高雅浪漫,且在某些路段仍然保有这样的特质,“法租界”之类的词语,还是让它们继续丧失现实的生命力,只存在于历史之中为宜。毕竟,就算不说“法租界”,还有许多话语可以体现周边环境的优雅舒适吧。而租界之类,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引以为傲、引以为荣的东西。

店方迅速认错,算是一个比较诚恳的态度,旁观者大可不必穷追猛打。不过,需要反思的是,在顾客表达不满之前,为何店方毫无察觉?如果说身为英国人的公司管理层因无知而迟钝,那么公司里的中国员工,为何也后知后觉?难道是过于沉浸在怀旧情结之中,以致模糊了历史是非的界限?或者说,只想着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基本的价值判断?

也许有时候,我们太不“敏感”。想象一下,对一名犹太人谈及纳粹,会得到怎样的回应?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并非没有底线。藐视法律、泯灭人性、歪曲历史,都是难以被容忍的。因为这些都触及人们内心的价值取向。类似“法租界披萨”的事件,还有。例如,上海曾有房地产公司打出“依然保留法租界昔日的浪漫风情”的广告语,同样引起市民反感,且有职能部门介入处罚。又如,多年前某女星身着带有日本军旗图案的服装拍摄时尚杂志照片,引起轩然大波。在一些市场上,尤可见带有昔日侵略者色彩的商品。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尽可以多一些自我审视,敏感、敏感、再敏感些。这也是在坚守一个社会的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法租界披萨”

“法租界披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纪玉:“法租界披萨”折射了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