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建龙) 以直译为主的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全面准确阐明原作的含义,保持原作原有的风格。 商务英语翻译要求译者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确切,物与名所指要正确。
一、商务英语的概念
商务英语是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和营销等商务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英语语体。与普通英语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它也有它本身的商务特色(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旅游、海外投资以及国际运输等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文体复杂,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包括广告英语、法律英语、应用英语、包装英语、物流英语等功能变体英语等多种。它在词汇、句法、语体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
二、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
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可分为正式文体和应用文体两种,其中正式文体应用较多。它不追求华丽、隽永,而追求的是逻辑的条理性、思维的准确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很少使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一)商务英语的语言的专业性
商务英语在词汇使用上的最大特点是其专业词汇量大,并且使用非常准确,其中所包含的大量的专业词汇是具有商务意义的普通词汇或复合词,以及大量的缩略词,其语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二)商务英语句子结构复杂,意思完整
商务英语涉及双方或多方利益,商务合同、文件、或一个合同所给的定义、条款和内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不能产生任何异议。鉴于此,在用英语书写这些文件、合同时,必须用词准确,同时大量使用从句、短语来限定其内容,其结果是大多数句子错综复杂,结构严谨。
(三)商务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祈使句、非谓语动词和情态动词
为了做到语言简洁,内容表达客观公正和有关事项描述的准确无误,在商务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祈使句、情态动词以及各种从句。
四、直译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直译源于五四运动时期,它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样,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直译并不是机械的逐字翻译,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语言结构,不可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阐明原作的含义,无任何失意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内容,同时还要保持原作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者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傅斯年、郑振铎都主张直译。在近代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说集》被视为直译的代表。
商务英语翻译在商务活动中起着桥梁作用,翻译质量也备受关注,主要是商务英语翻译有其特殊性,翻译标准也更要求统一。商务英语中有很多专业词汇,甚至很多英语单词在商务英语中会有完全不同于普通英语的意思。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无论是严复先生的“信、达、雅”,还是彼得纽马克的翻译交际法都无法完全套用,但均可借鉴。商务英语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和其他文体的翻译,它必须强调语义的对等和等效,让读者有专业化的感受,而不是一般的语言描述。商务英语翻译要求译者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确切,物与名所指要正确。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同原文所传递的信息要保持一致。商务英语翻译与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的文字相联系,所涉及内容严肃而具体,不允许在翻译时随意表达。
五、商务英语翻译原则与直译的翻译原则相吻合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载体,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内容涵盖商务的全过程,“实用”是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根据商务英语的逻辑的条理性、思维的准确性和结构的严谨性特点,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也要注重它的准确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之下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结构形式,语言流畅易懂,行文规范的翻译。
(一)准确性与其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相吻合
商务英语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上。商务英语翻译不是照搬一般的英语辞典,有很多词在商务英语中有特定的、准确的含义,做商务英语翻译的人都需要参考一些专门的词典,找出对应的准确意思进行准确的翻译。
(二)专业性与其保持原文的结构形式、行文规范相吻合
商务英语的“专业性”体现了译者的商务知识的丰富程度和对汉英双语词汇的深刻理解,在翻译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进行准确的翻译,不能只翻译其大概意思,这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是严格禁止的。
(三)实用性与其语言流畅易懂相吻合
商务英语翻译的实用性是指在翻译时不需要使用华丽的词藻,译文要简洁、明了,充分体现其实用性。
综观中外翻译史,对直译和意译的争论很多,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系主任、著名翻译家金圣华教授则提出了“直译与意译,争来无意义”的新的提法,但这些翻译原则主要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那么,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根据商务英语的特点、商务英语的翻译特点以及直译的翻译原则来判断,“直译为主”是它的翻译原则。当然,这不能概括商务英语的全部,在翻译广告和商标等时应以“意译为主”的原则,这样的译文才能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所接受。 ( 宋建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