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在澳门举行

为期两天的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9日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来自丹麦、内地、台湾与澳门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实践和发展。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揭牌仪式同时举行。

  研讨会由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暨翻译高等学校、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承办。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监事会主席、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南非翻译家马里安・博尔斯,国际翻译家联盟第一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凯伊・道勒拉普,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会长、理工学院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胡庚申等出席。

  李向玉在致辞中说,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之一。自2001年在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首次提出。近十年来,生态翻译学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产生了较大影响。澳门是一个中西交汇之都,在中外交流史和中外翻译史上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澳门理工学院是澳门翻译研究和翻译培训的“百年老店”,现在又有了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可能续写“老兵新传”,为“老店”增添新的生命活力。

  马里安・博尔斯说,中国在过去的30年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翻译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翻译研究的著作不仅在中国大量涌现,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已经在国际书刊上发表著述。中国的翻译学研究,已经成为世界翻译学研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黄友义指出,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跳出了过去翻译理论三句不离“信、达、雅”的套路,是中国当代学者在翻译理论上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翻译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少数职业翻译又忙于日常实践,没有条件研究理论。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问题较严重,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高层翻译实践人才极度紧缺。如果翻译实践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就不能有效地传递实践经验。因此,翻译学科要发展壮大,必须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

  据介绍,翻译生态系统被视为一个严密整合的统一体,包括实际文本、文化语境、人类活动和其它有形和无形的要素。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翻译活动被描述和理解为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而产生的带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平衡性和协调性,还带有生态审美性的活动。某些中国哲学或东方哲学的因素和文化精髓,皆在生态翻译学探究的崭新范式中得以体现。

(来自: 人民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在澳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