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桌子上多了一副耳机,当不同语种的人发言时,听众可以戴上它,根据自己的需要接听翻译的话。
同声传译为会议添彩
论坛期间,在会议中心的一个角落,3名同声传译人员一会儿“中译英”,一会儿“英译中”,一会儿“日译中”,正在紧张地工作。由于翻译强度较大,译员们分工合作,轮流上阵,工作持续到论坛结束后,译员们才松了口气。
据了解,这届论坛是我省迄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之一,参与国家多、参与海外嘉宾多。会议首次采用同声传译,为论坛添了彩!
同声传译要求高
据了解,这届论坛上同声传译的译员主要有3位,其中两位是本省的,另一位是从四川邀请来的。据我省的一位译员――青海电视台经济生活部主任编辑周玉明介绍,同声传译是指译员利用专业设备,一边通过耳机收听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边几乎同步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口译出来,通过话筒输送给听众。正规的同声传译,译员要坐在隔音的同传室里。因为我省是初次尝试,因此,设备还比较简陋。因为比交替翻译更加省时,同声传译目前成为国际性大会中流行的翻译方式。同声传译时,译员要紧跟演讲者的节奏,两者相隔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耳朵听进去嘴巴就要立刻翻译出来。因此要求译员精神高度集中,功底扎实,反应灵敏,短期记忆力要好,不仅要快速记忆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还要牢记大量与翻译内容相关的术语及语法、翻译技巧等,知识面还须很广。因此,同声传译是对译员能力、水平的检验。
我省同声传译人才稀缺
据了解,由于对同声传译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国内师资力量又存在紧缺的问题,同声传译专业人才在全国都比较缺乏。在青海,学外语的人不少,但培养同声传译人才的师资力量却很薄弱。因此,青海的同声传译人才更是寥寥无几。青海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祁富民认为,造成我省同声传译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本地的市场需求小,其次是缺乏师资力量。周玉明认为,我省同声传译人才缺乏,这和我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观念上还没有对同声传译重视起来。
在我省,正规设立外语专业的高校只有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学院。
据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党支部书记高庆选介绍,师大外语系培养学生的方向主要侧重于师范教学方面,没有同声传译的师资力量,而且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划。祁富民主任也表示,民院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过,随着近几年青海对外开放活动的增加,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计划3年内开设同声传译课程。目前,英语系担任口译教学的一名教师正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修,进修方向是翻译。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预计在经验等方面还是没办法和外地一些老牌学校相比。
随着青海经济的发展及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今后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能够同声传译不同语种的专业队伍。相信这次论坛的举行,将是我省举办国际会议采用同声传译的一个良好开端。
来源: 中国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