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奥运翻译军团面临五花八门语言兵源告急

  (北京奥运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过,如果届时来参赛的203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万人次的观众都操着不同的语言,做不到“沟通无国界”,“同一个世界”将只是一句空谈,“同一个梦想”更无从谈起。北京奥运会上,来自203个国家的运动员所讲的五花八门的语言,将通过怎样的翻译做到“沟通无界限”?而保证残疾观众乃至残奥会运动员沟通无障的手语翻译们又从何而来?翻译,在英语普及率还不高的北京仍是大问题。)

  奥运会柔道比赛前,各国运动员在射击场馆进行训练以适应场馆。一位阿尔巴尼亚运动员向志愿者表示了她对场馆休息室点心供应的意见,她使用的是阿尔巴尼亚语。在现场没有阿尔巴尼亚语种志愿者的情况下,她的意见会得到及时的反馈吗?

  奥运会女子射箭比赛爆出冷门,波兰籍选手力压群雄,个人成绩排在首位。赛后,波兰射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于这是一场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新闻发布会,在射箭比赛场馆并没有安排波兰语翻译。这场新闻发布会还能成功举行吗?

  奥运会期间,一位来自缅甸的游客在北京街头迷路了。他不会汉语,英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楚,在街头问路找到回宾馆的方向,看来并不容易。他记得北京奥运呼叫中心的电话是12308,但是呼叫中心可以提供缅甸语服务吗?

  ……

  北京奥运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过,如果届时来参赛的203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万人次的观众都操着不同的语言,做不到“沟通无国界”,“同一个世界”将只是一句空谈,“同一个梦想”更无从谈起。

  为此,北京奥运会将可能提供55种语言服务,除了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人们比较熟知的日语、韩语、西语等语言以外,还包括中国人了解较少的阿姆哈拉语、摩尔多瓦语、加泰罗尼亚语等等。

  即便如此,如上文所提到的突发状况层出不穷,北京奥组委的语言配备情况到底能否应对?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随时待命的翻译?在日常工作中,北京奥组委又是否能将中文准确地译成各种语言,向世界传达正确的信息?“沟通无国界”是确可做到,还是人文奥运中的一句空话?

  翻译服务“打包”运营

  在北京奥运以前,所有的奥运会的语言,特别是翻译工作,主要是通过抽调国内相关行业人员、聘请国际专家和招募语言类志愿者来完成的。雅典奥运会由于人手不够而导致的翻译质量差等问题,给了北京奥运会引以为鉴的经验。为了解决语言服务的临时性和非专业性,2006年底,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学共同宣布,该公司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笔译和口译服务供应商。

  奥组委将翻译工作整体交给一个公司来运营,这在奥运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提到为什么会选择元培,元培世纪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小林神秘地对《环球》说:“我们有秘密武器。”

  早在2003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不久,元培就已经意识到北京奥组委对语言服务的需要,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2005年6月,元培向北京奥组委递交了第一份公函,表示愿意为奥组委提供全套的笔译和口译服务,这比奥组委正式启动供应商层次谈判还要早半年左右。

  从2005年底到2006年底,多家国内外语言服务公司与北京奥组委进行了谈判。相比之下,无论是规模还是经验,元培都不是最优秀的。不过,元培参与竞标的是一整本的奥运服务规划,内容包括奥运语言服务的概念、范畴,作为一家公司应在哪些方面为奥运服务以及提供怎样的服务等,而其他公司在谈判期间并没有成熟的方案出台。这本规范的服务规划就是蒋小林所说的“秘密武器”。

  根据蒋小林的介绍,为奥运会提供翻译服务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奥组委的要求筛选一批合格的翻译人员。比如说,由于英语是国际奥委会的工作语言,而法语是官方语言,有大量的材料需要从英文译到法文,这种外文到外文的翻译工作,需要寻找相关的专业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来进行。

  另一方面要做的是,为各种可能突发的翻译需要而设计备案。蒋小林举例说,“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有些场馆会突然打电话来,需要某个语种的翻译。但这个语种的翻译在赛前一两个月工作计划出台时,并没有列入计划。再比如,“绿色奥运”要求所有的场馆是禁烟的,但有一些翻译老专家抽烟抽了几十年,虽然他在技术上承担场馆翻译工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吸烟问题怎么办?要他一个小时不吸烟可以,要他八、九个小时紧张地“无烟”工作,他如何能做到?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换翻译,换什么样的翻译?这都需要建立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

  蒋小林介绍说,北京奥组委对某项比赛的要求可能是提供十种语言的翻译,但翻译服务提供商必须有二十种语言的人才储备,虽然这么多有可能用不上,但必须要有。

  像本文开头提出的那些困难,元培都专门设计了相应的方案,到赛时,其翻译人员将随时待命,满足赛时的一切要求。

  除了为北京奥组委的日常工作和赛时提供服务外,元培还要为北京奥组委提供一些语言上的建议。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确定提供55种语言服务,“55”这个数字就是元培的建议。蒋小林对《环球》记者说:“我们不可能配齐所有的语种,这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做了一下研究,看究竟需要多少种语言,可以基本涵盖所有来参赛的国家和地区,使沟通基本没有障碍。最后确定是这55种。对志愿者的培训也是按照这55个语种来进行的。”

  薪酬不高,翻译人才从哪里来

  这么大的翻译需求,翻译人才从哪里来呢?

  元培在成为北京奥运的笔译和口译服务供应商后,分几个渠道招徕人才,配备高质量的翻译队伍,因为到赛时,可能需要500~600名专业翻译。 一个渠道是各部委(包括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新华社等单位多年从事翻译工作、已经退休的老译员。另一个渠道是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历年翻译生中寻找合适的译员。第三个渠道是聘请相关的外籍专业人士。另外,对于现有的员工,则通过奥运知识和体育专业翻译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通过再学习满足奥运翻译的要求。

  蒋小林介绍说,无论是老译员,还是专业的外籍员工,他们的薪资其实并不高。相反,如果他们不是为奥运服务,而是作为自由职业者,以他们现在的工作量,薪水将是现在的好几倍。目前,外籍员工的工资是每月4000~5000美元,国内的同声传译工作人员是1~2万元人民币,笔译则是7000~8000元人民币。

  然而,除了语言之外,译员还要接受其他专业的培训,包括体育方面的知识、新闻方面的知识。因为许多从事笔译的工作人员,对体育新闻的特殊要求还不是很了解,只有通过培训以后,才能放心让他们上岗。

  除了专业人才,在奥运筹备期间及赛时,语言志愿者也在很大程度上从事着翻译工作。因为从比赛人员下飞机、入住饭店、训练、比赛直至奥运比赛结束离开中国,志愿者都是与他们直接打交道的人。为此,北京奥组委从成立那天起,就开始向社会各界招募各种小语种人才,通过培训与考核,使他们能够填补专业翻译机构服务领域外的空白。11月29日,第一批高校奥运会、残奥会小语种专业志愿者的测试工作已经展开。不过,到目前为止,小语种志愿者人才仍处于缺乏状态中。

  在英语方面,2007年3月,英孚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为国内裁判、翻译人员、北京奥组委部分工作人员提供语言应用和翻译技能等不同层次的外语培训服务。而志愿者的外语培训工作则交给了北京爱国者理想飞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的英语总教练。

  另外,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共需要高水平的手语翻译900名。由于北京在这方面人才极度匮乏,因而北京市残联和市聋人协会计划一年内在全市范围免费培训手语志愿者1000名,并组建专门为奥运服务的手语翻译队伍。北京市商业联合会也委托市残联达成了一个手语翻译培训计划,至少培训1000名手语翻译,以保证每个中小型商场有1名手语翻译,每个大型商场每层有1名手语翻译。

  但不论是哪种语言,赛时的翻译主力将是志愿者。

  翻译也是奥运遗产之一

  体育翻译是非常专业的翻译工作,为此元培成立了专家团队,里面不仅有翻译人才,还有一些长期从事体育事业的专家。“比如跳水和体操,这么翻那么翻,都有其专业词汇,必须准确。而且这些项目不断进行创新,会有很多新词汇,不一定会有现成的说法可以查到,有的时候甚至要创造一些词汇来进行表述。”蒋小林说。

  但是等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这些成熟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翻译,将使北京乃至中国缺少专业体育翻译人才的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也是奥运留给中国的一项重要遗产。

  对于企业来说,搭上奥运这班车,也获益匪浅。蒋小林表示,奥运对元培首先在品牌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因为参与奥运对任何一个供应商都是一个品牌的肯定,奥运也使元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在奥运这个平台上,元培选择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译员,提高了品牌的竞争力。通过组织这样一个大型赛事,锻炼了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相比之下,其他小型的项目就是“小菜一碟”了。

  英孚教育(中国)CEO比尔费舍尔在接受《环球》记者采访时也说,英孚与奥组委的合作现在是英孚中国区最重要的事情。借助这次机会,英孚计划在中国开设更多的培训中心,现在英孚在中国有80多所培训中心,到2008年底计划达到200所。

  翻译在中国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它的产业化也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国内也并没有几个专业翻译的机构。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也许真的能够促进翻译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就几个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翻译服务机构。

  蒋小林向《环球》记者介绍说:“我们已经开始为下一届奥运提供语言服务做准备了。如果北京奥运会我们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那元培就成为全球第一家成功为奥运提供翻译服务的公司,我们的经验无人能及。另外,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也将成为我们争取为伦敦奥运服务的法宝之一。”

  (文章来源: 《环球》杂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奥运翻译军团面临五花八门语言兵源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