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扩招、争夺生源,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外语人才却一支独秀,保持着旺盛的需求热度。

  外语人才走俏,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外语人才招聘热的背后,也有不少遗憾:

  在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多元文化背景开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

尤其对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人才市场上,学生口语不流利,专业知识缺乏,国际贸易规则陌生等等,都令不少用人单位抱怨不已。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外语人才热也可能遭遇寒流。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

  冷热不均,外语人才热中趋冷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以及上海迎来世博会之际,我国又掀起了一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涨的外语学习热潮,外语人才再次吸引了全社会的视线。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中,尽管外语人才还是职场宠儿,但是,人们开始抱怨工作难找,合适的人才难找。在外语人才热中也出现冷趋势。

  趋势之一:高端人才严重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外语人才为我国对外交往、贸易、经济合作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关统计表明,1983年,高等专业外语在校学生人数仅有3万多人,高等师范院校外语系学生不足3万人,外语研究生只有422人,三项相加也只有6万多一点。时至今日,我国学习外语的人不知翻了多少倍。从1987年9月第一次四级考试、1989年1月第一次六级考试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规模从10万多人逐步扩大到今天的1000多万人!

  去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研讨会透露,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

  尽管我国有数亿人学英语,可是,我国仍然缺乏高端外语人才。其中,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严重缺乏。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频频告急,即使是北京上海这些高级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也难以幸免。福建是严复、林纾、冰心、林语堂等著名翻译家的故乡,可如今在福州和厦门翻译人才十分缺乏,高端外语翻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职业翻译只有4万多人,而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的专业人员就更少。

  另外,同声传译员也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长期以来,国内的翻译人才,特别是高端翻译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和扩大,这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所有翻译当中,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仍然是目前需求大热门。据了解,同声传译一天8小时收费为6000~8000元,超出这个时间,还要额外付费。所以,称同声传译为金饭碗并不为过。

  专家们预测,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加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推动,必将大大刺激市场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几年,高端外语翻译人才将大显身手。

  趋势之二: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双料”人才更加走俏

  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显然比其他专业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但由于受长期以来重文史、轻科技的外语教育的影响,外语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因此,英语专业人才缺乏相应专业知识或技能背景,难以胜任工作。

  有关部门进行过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市场对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逐年下降,希望外语人才具有较广博的知识的比例则上升至66%。

  一位猎头公司老板说,现在,我国懂外语的人很多,但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工程技术人才却不多。机械、化学、工艺、软件等专业的技术工程师,本身就十分紧缺,懂外语的就更稀有了,想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很难。

  金融、IT、电子、通讯等行业也同样存在专业外语人才紧缺的状况。据了解,当前绝大多数IT行业实行软件外包,外语成为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从事这些项目的技术人员仅靠三五百个计算机应用词汇是不足以读懂计算机科技类文章的,因此,外语水平的高低成为从业人员发展的决定因素。

  汽车人才短缺甚至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据中国汽车人才招聘网的最近统计,2006年上半年,汽车及相关制造企业继续保持在每月发布3000个需求职位这一规模上,并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发布的公告指出,汽车人才已高居北京2006年紧缺人才榜首。

  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再吃香,精通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青睐。这是笔者最近参加一次外语人才招聘会的深刻感受。相对于过去那种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清晰的通用英语,企业更愿意招聘“双料”人才,即“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改变了传统的衡量人才的标准。在新形势下,只拥有外语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拥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交际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