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中华世纪坛”是坛是庙还是碑?

  北京奥运会已越来越临近,但中央电视台4月5日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批评了北京街头很多英文标识不规范的现象。北京市外事办主任刘洋接受采访时警告,英语标识的小错误将影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4月6日 中国新闻网)。

  还是先看一下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吧。同样是“中华世纪坛”,一块路牌上的英文翻译是“中华世纪庙”,而在相距不到五十米的另外一块指示牌上,英文的意思却是“中华世纪碑”。“日式炒乌冬”是一道日本美食,但在一份菜单上却被翻译成了“白天的方式炒黑色的冬天”;“上汤”成了“上面的汤”;“三丝汤意粉”竟然是“三碗蚕丝汤和想法的粉末”;“百货零售店”翻译成“One hundred goods and zero sell shop”。用句今春的流行语:这些翻译者实在是“太有才了”。

  记得刚改革开放时,有则新闻说的是有企业与人订合同,错把“乌鲁木齐”的“乌”里加一点,结果写成了“鸟鲁木齐”,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若说在合同上写错字,影响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那么英文标识错误,则会影响城市形象。

  今天,谋求与国际接轨,成了很多城市的口号。受此影响,很多城市很多商家在道路交通指示牌、菜谱上都制作了外语翻译,这应该是好事。但翻译不准,反而弄巧成拙,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城市的内虚或一个商家的无知。假设2008年诸多国际友人光顾北京时,看到的是南辕北辙、驴头不对马嘴的翻译,将会对北京、对中国产生何种感想?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内涵。外文标识之乱,应是北京奥运筹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悉,北京市目前已经制定了《公共场所双语英文译法》地方标准,道路交通指示牌、菜名等英语译法都有了统一的参照。北京市外事办主任刘洋表示,到今年年底,北京市将对主要场所的双语标识标牌进行统一规范。但愿那时的北京,不会再出现如此多的“错翻”笑话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中华世纪坛”是坛是庙还是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