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走近叶渭渠

  叶渭渠:1929年生,1956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译有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睡美人》、《掌小说全集》等,著有《日本文学思潮》、《日本文学史》、《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等,主编《世界文明》日本卷、《日本文化与现代化丛书》等,以及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芥川龙之介等的十余套文集。其妻唐月梅著有《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日本人的美意识》等,译有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等作品。

  在越南,那时我们年纪小

  我的父母是越南华侨。他们虽然身在越南,但是很重视传统教育。我上过两年私塾,然后进了洋学堂学习,教导我们的都是国内派去的老师,校长是毛泽东的同学唐富原。我对文学很有兴趣,课外办墙报、写文章。高二的时候,校长、也是我的国文课老师在我的一篇作文上写了“全班首屈一指”几个字,让我对学文的兴趣更浓了。

  高中时,我先是在一所政治上很保守的教会名校读书,但是上数理化课时,我常常偷偷地阅读进步书报,多次被警告,最后只好被迫退学,转学到一所进步同学比较集中的私立学校,还卷入到了进步学生运动中,在校内编墙报、在校外担任地下华侨学联机关报《学生报》的主编……逐渐偏离了传统教育的轨道。

  我后来的妻子唐月梅与我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还常常同台演出话剧,担任男女主角。她是学校公开的学生会主席,我是地下学生会主席,我们都在一个秘密的学习小组学习革命理论、油印进步刊物、散发爱国传单和张贴争取民主自由的标语……

  因为我们住在华人城,我们在越南的生活和广东人完全没有区别,但是进步书刊读得越多,我们越向往赶快回到祖国。1949年之后,南洋掀起一阵回国热潮,1952年6月10日,我和唐月梅也终于一起搭飞机经由香港到了北京。

  傲慢的日本作家刺激我拒绝“口译”

  到了北京之后,我们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我想考新闻专业,唐月梅想学医去帮助没钱看病的穷人,但是华侨委员会动员我们报考东方语言文学系,既然祖国需要,我们当然就答应了。

  考上大学之后,有人动员我们学越南语,我想我要是学越南语又何必千辛万苦地回国来呢?况且,我对越南很反感。我们所在时期的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那里法国人是一等公民,越南人是二等公民,中国人是三等公民。我6岁那年有一次走在街上,一个二三十岁的越南人故意撞我,他的香烟掉在地上,却非让我给他拣起来。我感到了很大的屈辱,因此自从离开越南至今,我从来都没有回去的愿望。

  在北京大学,我们就读于季羡林先生主持的东方语言文学系,专攻日本文学。当时全国解放不久,虽说是日本语言文学,实际上教学主要服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有一次,我在上翻译课时,用了“夜幕降临”这样的文学词语,遭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公开批判。而且我们不能听NHK的广播,只能听我们对日播放的广播,看日本共产党的《赤旗报》。

  四年之后,我和唐月梅被分配到对外联络委员会。我第一次接待的外宾是日本白桦派的老作家长与十郎和里贝良,他们都是载入日本文学史的人物,因此我们国家同意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家属来照顾其起居。开完鲁迅纪念会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老编辑带队,我当翻译陪他们到四川旅游。白桦派都是贵族出身的作家,为人十分骄傲,他们看不起翻译,老支使我干一些本来应该让服务员或者他们的家属去干的事情,譬如早上给他们打洗脸水、晚上给他们找拖鞋之类的活。

  到了重庆,我就向当地的外办反映了这个情况,“我们是国家公务员,不是来服侍你的仆人,这是国家尊严的问题。”而且因为四川人分不清“糖”与“汤”给他们递错了东西,他们就大发脾气。这两件事对我刺激很深,因此我就决心不当口译了。

  动乱年月,找回了独立思想

  作过短暂的口译工作之后,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当过领导林林的秘书,有时也为部委领导楚图南、阳翰笙等起草讲话稿或有关对日文化交流的文章,这些对于我训练笔头功夫,为以后文学翻译打下了有用的基础。我很幸运的是,碰上了林林这样的好领导,在那个批判白专道路的年代,他支持我在工作之余写点文章,翻译一些小东西,还帮我向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投稿。

  我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走上业余写作和翻译的路,但是那时尽管你积极参与各项运动,别人还是会指责你“想成名成家”、“打野鸭”,他们宁愿你吃完饭之后坐在外面闲聊,也不喜欢看到你在家搞文学研究。文革时,林林被打倒了,阳翰笙被打倒了,我作为了解“内情”的“黑秘书”,被安排在“黑帮联”集中揭发这些“黑帮”,我有所醒悟,坚决不从,便被指责为“半路不革命”。

  最让我难受的是,我们全家四口被连锅端到河南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军管会的头头向我们宣布:如果将家里的东西留在北京,就是还有回城的思想。我只好含泪将自己最珍爱的书全部论斤当废纸卖掉了。惟一多的一点心机是,把《日汉字典》偷偷保留下来,才有机会闲时背着人念念单词。

  文革10年,是我的青壮年时期,我失去了很多,但是也让我慢慢拾回了丧失多年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才懂得了一点自己从年轻时代就追求的政治。于是,三年改造之后,我第一次鼓起勇气不服从组织规定回到外事部门,要求到出版社当外国文学编辑。

  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与人合译了一些鲁迅与日本友人的信件等等,都是不让署名的,我第一次署名的单行本是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和电影剧本《砂器》。

  译介川端康成是生命的转折

  改革开放之后,我才有机会开始选择编辑和翻译“资产阶级”文学,由此出现我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翻译川端康成的作品。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在出版社担任亚非文学组的组长,编辑部决定出版一套“日本文学丛书”时,我将《川端康成小说选》作为一卷列入计划中,当时管理者没有反对意见,但担心这卷会引起非议,有一定风险。

  “川端康成”在此之前是个禁区,从来无人问津,大家一谈日本文学就是小林多喜二或者夏目漱石。但我认为介绍日本现当代文学而没有川端康成是不完整的,他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我说:“既然要冒风险,那干脆我来翻译好了。”

  可是,从70年代末至今,翻译介绍川端康成的文学一直都遇到麻烦。山东人民文学出版社约我翻译川端康成的小说,我和唐月梅按时将《雪国》和《古都》交给出版社,但是出版社的编辑是专业军人出身,他觉得《雪国》是描写妓女的小说,因此有所顾虑。过了大半年,经过领导批示总算同意出版,但为了淡化《雪国》,在收录这两篇小说的书中将《古都》放在前面,这曾令很多人感到不理解,因为《雪国》的文学价值显然超过《古都》。

  后来编辑《日本小说选》的时候,又有编辑要抽出《雪国》,我说:“那这个选集就不必出了。”在反精神污染运动的时候,“日本文学会”有人写文章,批判《雪国》是五等妓女出卖肉体,说我喜欢《雪国》是嗜痂成癖,而川端康成文学爱好者也被说成是“被蒙蔽了眼睛”。这本书经过20多年的考验,前两年被列入了大学生必读书籍,可见时代在进步。

  自我反省来说,我也曾经深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八十年代初,我觉得《一只胳膊》、《千只鹤》、《睡美人》太颓废了,就没有把它们选进川端文集,经过20多年的研究,才了解日本审美情趣的更多内涵。

  四十年后,与大江健三郎重逢

  我们与大江健三郎的缘分可以追溯到青年时代。我和唐月梅最早认识大江健三郎是在1960年,那时候正是我们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期间,他随大作家野间宏率领的日本作家团访华,我和唐月梅都参加了以林林为首的接待班子。当年我刚走出校门,大江也只有25岁,他刚刚发表了成名作《饲育》,获日本芥川奖而走上文坛不久,日本论资排辈比中国更甚,因此大江那时在代表团中还是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分别后我们之间久无联系,直至我主编他的两套文集才结下因缘。

  1994年,大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正是我们将要从日本回国的前三天,看到新闻就想着要给他道贺,但电话始终打不进去。因为大江的书比较难读,日本人也是在他得奖之后才去抢购他的作品,我们的朋友帮我们抢了一箱大江的书,让我们带回来。在飞机上,我一直思考:大江是存在主义作家,作品又是探讨人性的,这些在国内都曾经属于禁区,我们该如何向读者介绍他的作品?回国以后才得知,有人批评说:日本文学研究者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从来没有人介绍这样一位重要的作家?这让我深感有责任向国内读者全面介绍大江健三郎。

  2000年的时候,大江再次访华,在他抵达北京的第一天,就和四十年前接待过他的林林、唐月梅与我举行了“中日作家学者四人谈”,这是我们阔别多年之后的第二次碰面,眼前的故人却都不再年轻。

【口述:叶渭渠】

                记者手记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晋锋

  他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从女生宿舍走出来,身上穿着洁净的白色斜襟短袖衣裳、配黑色丝绸的肥大裤子,右手夹着一叠齐齐的课本,左手平稳地端着一个墨水瓶,嘴里还愉快地哼着《黄河水》……他们都是越南华侨的后裔,他的父辈从广东来,她的家庭则来自海南。

  高中毕业前夕,常常一起在学校排演的话剧中演出男女主角的他们走到一起,是她主动地问:“志趣不同能不能相好?”他肯定地回答了她。高中毕业之后,他们订婚了,没有任何信物,只是誓约一同回到祖国去。

  1952年,他们回到北京,分别住在不同的招待所准备高考,中秋之夜,他用所剩无几的钱买了一块月饼,相约在东单公园的明月下,每人分享半块,她对此事记忆甚清晰,至今仍如发生于昨日。

  他们考入同一个班级,又分配在同一个机关。文革时,他们被人指责“一个鼻孔出气”,他不明白了:非要夫妻“两个鼻孔出气”才好吗?

  文革之后他们都年过半百,几经波折之后又汇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他选择了川端康成作为研究日本文学的突破口,她则以三岛由纪夫切入,有人说他们夫妇俩每人守着一个自戕的魂灵。

  他们谈家事的时间很少,对话都在学问上。每一部译作、每一篇论著都凝结他们的对话。有人问他们何以不断有新作问世?叶渭渠和唐月梅想:这也许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吧。

主要翻译作品目录

  雪国 古都

  作者: (日)川端康成 叶渭渠 唐月梅

  isbn: 7563334483

  页数: 250

  定价: 17.8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2-1

  伊豆的舞女

  作者: [日]川端康成 / 叶渭渠

  isbn: 7563334424

  页数: 318

  定价: 23.8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2-1

  山音 湖

  作者: (日)川端康成 / 叶渭渠 / 唐月梅

  isbn: 7563334416

  页数: 307

  定价: 21.8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2-1

  川端康成散文(上下册)

  作者: (日)川端康成 / 叶渭渠

  译者: 叶渭渠

  isbn: 7504332119

  页数: 556

  定价: 48元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9-4-1

  名人 舞姬

  作者: [日]川端康成 / 叶渭渠 / 唐月梅

  isbn: 7563334467

  页数: 257

  定价: 17.8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2-1

  日兮月兮浅草红团

  作者: 叶渭渠

  isbn: 7563334432

  页数: 296

  定价: 20.8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无盘)

  出版年: 2002-2-1

  日本文明

  作者: 叶渭渠

  isbn: 7-5004-2409-4

  页数: 392

  定价: 26.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9-09

  日本人的美意识

  作者: 叶渭渠,唐月梅

  isbn: 7-5633-3626-5

  定价: 19.8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09

  日本文化史

  作者: 叶渭渠

  isbn: 7-5633-3897-7

  页数: 32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19.80

  装帧: 平装

  日本文学史<古代卷>(上下)

  作者: 唐月梅 / 叶渭渠

  isbn: 7800406687

  页数: 748

  定价: 56.00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装帧: 平装(无盘)

  出版年: 2004-1-1

  日本文学史<近古卷>(上下)

  作者: 唐月梅 / 叶渭渠

  isbn: 7800406660

  页数: 812

  定价: 66.00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装帧: 平装(无盘)

  出版年: 2004-1-1

  日本文学史(现代、近代两卷)

  作者: 叶渭渠 / 唐月梅

  isbn: 7801274725

  页数: 721

  定价: 88元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00-1-1

  日本文学思潮史

  作者: 叶渭渠 主编

  isbn: 7801272560

  定价: 48元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7-3-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走近叶渭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