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网
语言行业资讯

中英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取向

  中英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取向

  阎 苹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外国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被介绍到中国,而中国也有许多电影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由于汉英文化间的差异,影片名的翻译工作决非如想象中的那般简单。译者既要考虑原语的含义,原片的内容,更要考虑原语及译入语里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否则译出的片名会与原语在文化含义上相去甚远,令广大观众迷惑不解,因而也失去了文化传播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片名翻译

  我国的影视翻译始于解放后,那时翻译的多为苏联电影。自20 世纪70 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放宽了影视片的进口,加上电视逐渐进入越来越多的百姓人家,译制片的观众便成几何倍数地增长。如今,英文电影越来越多地走近中国,而中国影片进军好莱坞的步子也越来越快。因而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既然影视翻译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片名翻译也同样与一般文学翻译有共同之处,如要求译者对中、英文均需有深厚的功底,在翻译时需对原文意义全面深刻地了解,对译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掌握“信、达、雅”之原则等等。除此之外,片名的翻译也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译出的片名应通俗易懂,富有美感,体现文化内涵。

  一、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无形的、抽象的、精神的文化。世界上存在许多民族,不同民族活动的多样性和观念的多元性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多样性,这便是文化差异的渊源。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 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中出现的严重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以此看出,翻译不是简单的(或复杂的)语言换码,而是通过语言换码而进行文化沟通的实际场景。通常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词义联想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最好体现。语言构成了文化特征中最为综合的集合体。语言组成了一种文化模式,体现文化的基本单位就是词句。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联想记 号,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事物属性认识不同,心理反映不同,在词义联 想上必然存在一些差异。比如提到木兰,我们的脑子里、在潜意识中就会有“替父从军”的景象,提到李白,我们会想到“诗仙”、想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当提到阿奇里思(Achilles),提到林中美丽的echo女神,西方人的脑子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他们各自美丽的故事及性格,但这些名词在大多数中国观众心中恐怕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可见,产生词义联想失误或缺乏适宜的文化意象,就会造成翻译过程中错误或误译的现象。请看例句:

  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says.

  这是一句谚语,但如果词义联想不当,译为“一次目睹胜过十次耳闻。”,则译文没有完全体现原文的含义。另外“十”字一词除了表示具体数字“十”之外,还用来泛指“多”的含义,因此,更妥当的翻译为“百闻不如一见”。

  (二)理解与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在观察、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因理解不同,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下是一组颜色词的例子。

  brown sugar \\ 红糖

  blue film \\ 黄色影片

  in the black \\ 赢利

  in the red \\ 赤字

  white lie \\ 善意的谎言

  white elephant \\ 贵而无用的东西

  (三)宗教与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早就赋予了文字以丰富的含义。因而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相当一些字词,一些典故带有很清楚的连带含义,其意义在母语文化中是不言自明的。但很多时候,在一种文化中不言自明的东西到了另外一种文化里会变得非常复杂难懂。有一个翻译界广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恰好说明了典故给翻译带来的障碍。某地出版了一本画册,说:“当地人民正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建设四化。”翻译时直译成:“The local people are building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foolish old man to remove the mountains.”“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但对外国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外国朋友根本不知所云。他们只能根据字面意思把它理解成“当地人民正在以傻老头搬山的精神建设四化。”这“傻老头搬山的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译文没有提供背景解释,外国人大多不理解译文所指何意,所以这个译文可接受性等于零,根本没有表达出原文的含义。

  事实上,翻译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的。译者的任务不仅是替读者解读原语的语言符号,而且还需破解原语的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社会特点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难免会导致各语言之间的翻译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翻译的任务就是考虑怎样才能将某个词语在原语文化中连带的价值观以及其它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隐含意义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这就涉及到两种文化交流中深层次的一些内容了。在这个层次上仍有“信、达、雅”的考虑,而这里的“信”,是怎样准确把握原文丰富的连带含义;“达”,是如何尽可能全面、贴切地让译文读者获得对原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雅”,是如何对应原文写作特点,用最优美的译笔将那种原语文化中有而译入语文化中无的东西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归化――体现文化内涵的译法

  影片名的翻译虽与一般文学翻译有着共同点,但也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在语言上,译出的片名应通俗易懂,不该出现生癖的字、词。由于电影观众面广,片名过于“雅”,会令一部分观众不知所云,他们对影片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另外译出的片名应精炼而优美,给广大观众听觉上或意象中美的享受。如《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角斗士》(Gladiator)、《珍珠港》(Pearl Harbor)、《亚瑟王》(King Arthur)等,这些片名或与影片主题相符,或包含了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因而适合直译。有些影片内容感人至深,但片名却很普通,这就需要译者独具慧眼,为影片配上一个既与原片内容相符,又语言优美,体现文化内涵的片名。从这点上讲,归化法是值得推荐的。归化是指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译入语读者(观众)靠拢,采用译入语读者(观众)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语文化的内容。大家都熟悉的英文电影《魂断蓝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影片英文名为Waterloo Bridge,如果直译就成了《滑铁卢桥》,这样一来,片名不仅听起来没有美感,而且与影片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毫不相干。而译者使用了归化法后,英文Bridge (桥)被巧妙地译成了“蓝桥”,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文化里,“蓝桥”是指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在影片中,Waterloo Bridge 是玛拉与罗伊一见钟情的地方,也是玛拉香消玉殒的地方,更是罗伊一生怀念的地方,这与中国文化中“蓝桥”的含义极为相似。将影片名译作《魂断蓝桥》,不仅用词美,更因为有中国文化的内涵,令广大观众难以忘怀,影片成了国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这里谁也不能否认片名翻译的功劳。另一个成功使用归化法进行片名翻译的是中国影片《霸王别姬》,它曾获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如果按片名的意思理解成“霸王与虞姬永别”,然后将其译成英语,外国人肯定不懂其中含义。因为“霸王”“虞姬”都含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如果没有背景介绍,外国人是搞不懂的,而片名中是不可能有附加说明的。这里,译者巧妙地绕开了这个难题,将其译成Farewell, My Fiancee,这个名字既与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京剧剧目《霸王别姬》相呼应,也道出了京剧演员蝶衣对其师兄的依恋之情。这种译法符合西方文化特点,译者的工作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起到了弥补、衔接的作用。像这样在片名翻译中使用归化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Ghost”译成《人鬼情未了》,一个“情未了”便道出了片中动人的爱情主题,而原片名中只有一个“鬼”字,听起来阴森森的,与片中美好的爱情故事不相和谐。1995年获奥斯卡6项大奖的美国电影Forrest Gump 讲的是一个并不聪明的美国小伙子经过不断的个人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如果将片名音译成《福瑞斯特?甘普》,或其它与其发音相似的人名,恐怕难以吸引广大中国观众的注意力。但译成《阿甘正传》,不仅朗朗上口,且“正传”在汉语中有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意思,这恰与原片内容相符,也符合中国文化的习惯。

  尽管归化体现了文化色彩,但它决不是解决中英文化差异的万能药,片名翻译时常会遇到片名和内容不能兼顾的情况。英文电影American Beauty汉译为《美国丽人》,中国观众以为此片一定是关于漂亮的美国女孩的故事。可是片中的主演却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男人,他还为此获得了第七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片中确实有个漂亮的美国女孩子,可她的戏并不多。这让中国观众大惑不解,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名字。原来,American Beauty 是美洲的一种蔷薇花名,她美丽动人、妖艳欲滴。影片中这种花反复出现,具有象征寓意,象征着那个美国中年男人生命中的冲动、欲望及困惑。了解不到这些的中国观众当然领悟不到片名的这层含义,他们只能按汉译片名去理解其含义,因而感到片名与内容相去甚远,让人无法理解,这算是一个片名和内容不能兼顾的例子吧!

  三、结束语

  影片名的翻译虽在翻译领域未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它是翻译艺术,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片名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审美与文化的体现,归化是解决文化差异的好办法。但正如文学翻译一样,片名的翻译也存在着不可译性。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既要承认可译性的限度,也要积极寻求进行文化衔接的办法,美好的思想、动人的情感、智慧的启迪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作者简介:阎萍(1964-)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硕士

  参考文献:

  [1] 刘法公. 汉语文化差异与汉语翻译信息障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2).

  [2] 桑思民. 翻译与文化交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

  [3] 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 邓炎昌、刘润清. Language and Culture[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钱绍吕.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6] 龙千红. 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7] 袁晓宁, 刘成. 关于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8] 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9] 郑玉琪, 王晓冬. 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J]. 中国翻译,2006(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译网』 » 中英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