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另眼看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不懂外语很麻烦
波恩大学汉学教授顾宾(Wolfgang Kubin)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方面堪称权威。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等谈了他的看法。
德国之声:听说您最近作了一个报告,关于21世纪中国文学存在的问题。您能不能大体上归纳一下中国文学这几年存在哪些问题。
顾宾:我只能提到一些我自己觉得存在的问题。比方说,如果要分1949年以前和以后的中国作家,会发现,以前那些作家的外语都不错。张爱玲、林语堂、胡适,他们都能用外语写作。有些作家两种外语都没问题,比如鲁迅。而以后,基本上找不到一个会说外语的中国作家。所以他不能从另外一个语言系统审视自己的作品。另外,他根本没办法看外文版的作品。他只能看翻译成中文以后的外国作品。所以中国作家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了解是非常差的。
以前不少作家认为,学外语会丰富自己的写作。但你问一个(现在的)中国作家为什么不学外语,他会说,外语只能破坏我的母语。我估计是这样,为什么这些年(中国)没有什么伟大的作家,为什么这些作家比不上以前的作家呢,问题就在这里。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是唯一的问题或是主要的问题吗?
顾宾:这是最大的问题。(有些)中国作家到国外来完全依赖我们汉学家,他们连一句外语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作品需要我们翻译成外文等等。
德国之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人说中国在三四十年后可能会取代美国的地位。您觉得中国在文学方面也会高度发展起来,符合它的经济地位吗?
顾宾:这个要看中国人,因为最看不起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不是我们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问题就在,中国人不给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什么地位。
德国之声:这应该怎么理解呢?
顾宾: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去年在德国发表了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中国知识分子,我几乎所有的朋友包括作家们在内,听到我在写这么一个文学史,他们说,你别写,没什么好的东西,都是垃圾。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他们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者说互相看不起。
顾宾:对,你说得非常对,互相看不起。
(摘自11月27日德国之声,原题:德国汉学权威另一只眼看现、当代中国文学,作者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