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法语全译本,有3200余页正文译文、72页引言和参考书目、96页版本注译、199幅精美的原版木刻插图、400多个人名对照表、100多个大观园地名表、一份大观园、荣国府的平面图和贾氏家族一览表……它是迄今为止,世界《红楼梦》翻译史上最长的一部。
这些令人震撼的数字讲述着法文版《红楼梦》多舛的命运,讲述着铎尔孟、李治华、雅歌三位译校者27年磨一剑的传奇故事。近日,旅法女作家郑碧贤用近三年时间采访、收集资料写出《红楼梦在法兰西的命运》在国内出版,首次讲述了这三个优秀学者与《红楼梦》的不解情缘。
三人组成最佳搭档
“《红楼梦》!”1954年4月的一个周末,当巴黎大学的艾田伯教授问李治华想翻译什么作品时,李治华不假思索答道。或许那时他还不知道,这脱口而出的三个字将要穿越他27年的生命。
艾田伯有些吃惊地望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作为一位造诣颇深的汉学家,艾田伯知道翻译《红楼梦》的难度,同时也为一直无人敢译感到遗憾。此时,他正担任《世界文学代表作・东方知识丛书》编委主任,这套丛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权威的全球一体化出版系列工程,能入选的作品均是经受过历史检验的撼世力作,《红楼梦》无疑是十分合适的。
但艾伯田没想到,李治华回答得这么干脆、肯定和胸有成竹。李治华的简历在他脑海中一页页翻过:出生在中国书香门第,13岁进中法大学附中,19岁入伏尔泰文学院学法国文学,22岁毕业于北京东皇城根儿的“中法大学”,然后赴法留学至今17年。1943年获里昂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中心、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从事中法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翻译出版过《元曲》和《元代杂剧》等作品。他的夫人雅歌是法国女子高等师范文科毕业生,一直从事法国文学教学,是他翻译的好助手。李治华,这位中法文皆精的年轻人,无疑是翻译《红楼梦》的最佳人选!艾伯田当即决定,让李治华翻译《红楼梦》。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这部丛书除译者主译外,还须另有专家担任修润。此时,李治华的老师、法国汉学家铎尔孟(中文名孟浩然)回到法国,在一所大学担任法国古典戏剧教学。这位25岁到中国醇亲王府做家庭教师、后致力于创办中法大学、73岁才离开中国回到法国的汉学家,十分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和诗词,单《红楼梦》的版本就收藏有好几种,其中一本清末版的《石头记》还是醇亲王送给他的。在得知李治华翻译《红楼梦》的消息后,他当即答应担任该译著的修润专家。自此,铎尔孟、李治华、雅歌三位译者相辅相成,搭成最佳组合,谱写出“世界《红楼梦》大交响乐”中,一组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乐章。
“都道译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红楼梦》翻译期间,铎尔孟、李治华之间有一个坚持了十年的约会:每周二下午,李治华带着他译好的,由雅歌做了第一次修改、润色的译稿,从巴黎学校送到铎尔孟的住所华幽梦山庄,铎尔孟把他修改的篇章、诗词念给李治华听,两人再共同商榷。
从巴黎到华幽梦,需先乘火车到一个小火车站,然后再步行4公里。在这条路上,李治华一走就是10年。这10年,从巴黎到华幽梦,再到里昂的家,他在这三角地点不停的奔波,教课、批作业、翻译、查资料,几乎所有的周末、假期、节日,都在伏案工作中度过……
同样劳碌的还有雅歌。在繁忙的家务、工作之余,她一字字、一句句校对、修改、润色丈夫的译稿,然后再打印出来。雅歌几乎不懂中文,为了克服这难以逾越的障碍,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去了解背景、理解这部名著,遇到疑难问题,就查字典、找资料,反复推敲。
这10年,对于铎尔孟来说,更可谓“都道译者痴,谁解其中味”!
1954年,当铎尔孟接手《红楼梦》校审时,已73岁,但他从不考虑时间,只是付出,痴迷的付出,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十年来,他几乎足不出户,每日沉浸在《红楼梦》的世界中,研究《红楼梦》的秘密。他研究着曹雪芹真假虚实、变化百端的描写手法;研究着如何把中国诗词用法语再现出来;研究着如何使400多个寓意丰富的人物名称,在法语中能够无损地再现。
据了解,《红楼梦》的翻译版本至今有上百种,但大都是摘译本、节译本,不仅删去一些情节,还大量删去诗词,有的将原内容自行进行编辑。铎尔孟认为,回避《红楼梦》的诗词,就等于抽去了它的灵魂,因此他不仅坚持要翻译120回全本《红楼梦》,还用法国古典格律诗或自由的亚历山大体,参差错综地解释《红楼梦》中诗、词、歌、赋,运用多变的法文韵律诗让它复活。对于人名的翻译,他们摈弃那无生命的“音译”,而采取了富有想像力的义译,走进“不可译雷区”。
1965年2月,《红楼梦》初步译完,并在修改第50回之际,铎尔孟病逝。李治华和夫人雅歌接过铎尔孟未完成的校阅,又付出了16年的艰辛努力,才最终完成《红楼梦》法译本的全部校对,单最后一遍校阅,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红楼梦》法文本问世之日,李治华曾作《自提小照》诗:“胸怀壮志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