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马宁为赫鲁晓夫等众多苏联领导人担任过中文翻译,与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有过多次接触。他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史上令人难忘的岁月。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报》刊登了他撰写的文章。文章摘要如下:
拉赫马宁于1945年进入苏联外交部工作,负责中国事务。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并出任苏联驻华使馆参赞。他的中文水平出色,曾经为众多苏联领导人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柯希金和伏罗希洛夫等人担任中文翻译,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有过多次接触。以下是他对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回忆。
中国坚持应对斯大林的功过七三开
那是我们两国关系史上最艰难的岁月。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批评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以及大会作出的若干决定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导致两国领导人之间产生了尖锐的意见冲突,剑拔弩张的气氛持续了数十年。
中方反应为何如此强烈?毛泽东在会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时的一席话很能说明问题。1957年11月的这场会谈是应中方要求举行的。毛泽东说:“我们认为,斯大林的功过是七三开。我们不同意贵方意见。这不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还涉及整个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在斯大林当政的30年里,苏联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1956年3月、10月和11月,毛泽东会见了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希望他向苏联领导层转达以下意思:“你们(指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完全抛弃了斯大林这把宝剑。最终敌人会拿到它,用来反攻你们。你们简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我是这几次会谈的翻译。毛泽东讲话相当诙谐,要将他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真不容易。
中国领导人对斯大林的景仰并非只停留在理论上。斯大林在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支持共产党战胜国民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红军歼灭了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推动了中国东北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建起了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胜利挺进天津、北京、进而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资金、技术和知识从何而来?苏联再次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成千上万名苏联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数万名中国年轻学子也告别故土,前往苏联学习深造。苏联的先进技术不断传入中国。在中国,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认为国民经济的重振与斯大林的帮助密不可分。这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
当时的国际局势相当复杂。美国失去了对中国的控制,惊恐之余便对这个新生国家采取了严密的封锁。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对1950年2月14日签署的苏中条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条约有效地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帮助朝鲜兄弟抵抗美国入侵,而苏联歼击机一直盘旋在中国各大城市上空,防止美国空军对上海等大城市发动空袭。
从40年代到5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多次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磋商。斯大林赢得了中国革命家的尊敬,在中国人眼中,他不仅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对中国革命帮助巨大。自1927年以来,他多次发言,并经常撰写文章,论述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不难想见,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否定在中国掀起了何等的轩然大波。
赫鲁晓夫对苏中关系交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当指出的是,在此情况下,中国领导层并未刻意激化中苏关系。中国人对苏共二十大决议的有关条款提出了不同意见,试图向赫鲁晓夫及其他苏共领导人解释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最初,双方的论战是秘密进行的,后来才转为公开论战。
苏中关系交恶,赫鲁晓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对华政策缺乏思考,相当草率。
1957年,两国关系出现了一定的缓和。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1 0月31日,英法舰队从海上对埃及实施封锁,其空军发动了强大的空中打击,并企图攻占苏伊士运河。苏联政府大力支持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迫于压力,英法以三国停止了侵略。中国完全站在苏联一边。1957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莫斯科为解决苏伊士运河危机采取的措施表示坚决支持。同年11月3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在机场发表讲话,称“中国政府完全同意苏联政府向侵略者发出的警告”。
对“伏老”的高规格接待体现了中国对苏联“老一代近卫军”的爱戴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于1957年四五月间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访问。中方给了他最高规格的礼遇。我在华工作15年间,从未目睹过中国给予其他外国政要如此规模的接待。他们将伏罗希洛夫尊称为“伏老”,访问所到的北京等大城市,都有数十万人夹道欢迎,场面蔚为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领导层对伏罗希洛夫访华的高度重视,不仅体现了中国对苏联人民的敬意,更体现了中国对苏联“老一代近卫军”的爱戴。众所周知,伏罗希洛夫是斯大林的战友,中国领导人自然要以礼相待。而赫鲁晓夫在中国领导人心目中几乎威信扫地。
伏罗希洛夫参观了中国的不少名胜古迹,其中包括宋朝抗金将领岳飞的祠堂。中方的这一安排显然别有深意。岳飞墓占地不大,但设计得独具匠心。距它不远处有一组雕塑,是陷害岳飞的叛徒秦桧及其妻子,他们跪在地上。每名参观者都要向叛徒吐唾沫或是扔垃圾以示愤慨。这一传统从12世纪一直持续至今。陪同伏罗希洛夫参观此处的正是周恩来,他将岳飞精忠报国、秦桧卖国求荣的故事向苏联贵宾娓娓道来。
面对这位意气风发的中国政治家,我完成了生平最紧张的一次翻译
1957年中苏关系的大事当属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社会主义国家派代表团出席这一盛会,随后还举行了64个共产党及工人政党代表参加的会议。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上述所有活动,中国代表团相当活跃。毛泽东与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亲切座谈,对苏联大加赞赏,称中苏两国“同呼吸、共命运”。他坚持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提法写入会后发表的宣言中。
毛泽东1957年11月6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的讲话给与会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苏联媒体纷纷播出和刊登了讲话内容。他在讲话中提到,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任何国家若拒绝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损害的正是本国人民的真正利益。话音一落,引来了全场5000多人的热烈掌声。
我是他此次演讲的翻译。毛泽东讲话时相当激动,而我同样紧张万分。他不时停下来问我,听众在他讲话的哪一处鼓掌了。面对苏联的众多党政要员,面对这位意气风发的中国政治家,我完成了生平最紧张的一次翻译,连皮夹克都被汗水浸湿了。
虽然1956―1957年堪称中苏关系的顶峰,但两国间的龃龉也日益增长。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要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共进午餐。这场“午餐”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我翻译得精疲力竭。大多数时间都是毛泽东在侃侃而谈,他阐明了自己对苏共二十大的态度、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以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观点。他当时便显露出指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豪情。
中苏两国关系的低谷持续了20多年。中苏两个大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德文化迥异,这也是造成两国矛盾的原因之一。两国对斯大林历史功绩评价存在的分歧使两国关系更为复杂。1965年4月,毛泽东在接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希金时说:“我对苏共二十大、二十二大有意见。我不同意这些会议的观点,尤其是关于个人崇拜的问题。”
时至今日,苏联的分崩离析打破了美苏两国操纵世界的战略平衡,中国作为新兴力量,其国际地位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维护地缘政治平衡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战略互动,加上印度的参与,这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俄中印三国拥有的近30 亿人口、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新式的核武器能够避免世界走向单极化。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