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是一部讲述中国跨世纪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其中文版本已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在2003年12月出版。该书中文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国际
友人和关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人士了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经教育部决定,并征得李岚清同志的同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联合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并分别负责其在国内外的出版发行。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在国内和国际、教育与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多重视野下,集中地展示了1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历程,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成绩、现状与趋势,并对中国政府有关教育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教育决策的形成过程给予详尽的阐述,对中国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该书将有助于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教育,了解中国的国情文化。
该书引起海外读者广泛关注的原因是,作者李岚清同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教育工作达10年之久,该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从1993年到2003年这10年间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十年教育巨变的珍贵记录。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部分,对于如何办好中国13亿人的教育?穷国如何办大教育?在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两基”?这些问题为全世界所瞩目。而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在该书中找到答案。
从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中国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一个社会化的大教育体系,在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截至2002年底,全国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达到了1.9亿多人,义务教育普及率居于人口大国前列。十年间,一些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已有了解决的方向和基础。这十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平均增长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1993年的2.76%提高到2002年的3.41%。2002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480亿元,是1993年的5倍多,中国教育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我国广大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各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各类高校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毛入学率达15%,基本实现大众化。中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进步。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海外的教育体制、模式和发展状况有了广泛的了解,但世界对于中国教育的了解却非常有限。该书在全球出版发行,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分享中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以全新的视野审视我国教育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有助于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教育,让中国教育和文化走向世界。
声音
为了民族的幸福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英文版的书名,没有按原书名照字翻译。《Educationfor1.3Billion》区区几个字,点出了“大教育”的气势和规模。中文副标题本可以直译为“13亿人的教育”。但是,“为了”两个字,生动而亲切地勾画出岚清同志10年来“为了”民族后代幸福的呕心沥血。(他曾提出要骑自行车、甚至走路,也要到云南山沟里看看穷乡僻壤的孩子们。)
长期以来,国外对中国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知之不多。而该书英文版的发行,则使我们的政府机构、学校和教师在与国外人士交流时,有了一本全面的、广度和深度俱备的、教育百科全书式的对外宣传材料。加之,它不是一本政府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的汇编,而是出自一位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的政府副总理之手,用亲身经历的叙事笔法,写出了一个爱学生如亲子者的切身感受;里面有他对教育落后地区的忧心忡忡、对重大改革的当机立断、对成绩与进步的欢欣喜悦。这就使本书的国外读者、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关心中国教育和文化的一般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而溶入到中国教育的实景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英文版不是原书的翻版。岚清同志是了解国外文化和外国人思维方式的行家,在英文版翻译之前,他亲自对原书做了大量的修订,使其内容更易于被国外读者接受和领会。这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取舍上,也体现在全书的编排体例、甚至图片的选择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琳
对翻译,是一个挑战
这本38万字的鸿篇巨制,堪称我国近十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有关方针政策的百科全书。全书运用了大量数据和文献资料;包含中外历史、名人趣事、天文地理、成语掌故、古典诗歌、音乐绘画等等,内容极为丰富,凸现作者广博的知识和高瞻远瞩的风范。这对该书翻译,是一个挑战。
起初,译者们对这样一本政策性、思想性都很强,但以访谈录形式出现的作品,究竟用何种语言风格来翻译,心中没有把握。岚清同志及时统一了大家的思路,提出口语化的翻译风格,并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简化或灵活处理国内惯用的一些政治术语和提法、缩短句子长度、提高可读性等。对于国人习以为常的一些内容,如果机械地原封不动地照搬照译,会给外国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因此,需要在英语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对原文加以审视,进行适当的编辑加工。在遣词造句方面,我们尽量采用和变通欧美国家通用的词汇,使一些说法不致因为生编硬造而失去可读性、可比性。而对于有些约定俗成的译法,进行了大胆革新。因此,该书英文版包含了相当数量有关教育领域的翻译词语,有别于坊间的汉英字典和外宣译文的提法。我们希望这些词汇能引起国内翻译界同行们讨论。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