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英语译名“硬伤”知多少?笔者近日从上海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获悉,虽然市语委会已会同市地名办,对全市道路英语译名做了统一规定,但据各区县语委会组织英语专业人士进行的调研显示:除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上海街头还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洋泾浜”英语译名。
一个新村三个名
“我家住的新村该怎么译?”中学生琪琪在提笔给加拿大小笔友Sonia写信时犯了难:123路上的自动报站器把“新村”称为village,另一路公交车上却是newlystate,而在一份房地产广告上,新村又变成community。
是字面直译为“村庄”的village,还是意为“新居住地”的newlystate,抑或表示“社区”的community?琪琪犯难了。
新村、特区、高架,这些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词语由于特殊文化含义,往往很难找到对应的英语词汇,由此产生了英文译名不统一的现象。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认为:“当词语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的中文名称,在不同场合中内涵和外延都一致的情况下,其英文译名应当统一。”
英语拼音用哪个
地铁二号线车站,白底红字的标识牌清清楚楚写着:张江高科,ZhangJiangGaoKe。新西兰留学归来的蒋先生留意到这点:高科是高科技园区的缩写,如果省略‘园区’二字,那么在英语中也恰恰有hightechnology(高科技)的缩写语high-tech。“既然如此,何不直接采用英语译法,外国乘客也更易理解。”
直译还是意译?语委会专家表示:high-tech的译法的确更合适。今年8月31日通过的《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明确:专有名词原则上音译,使用汉语拼音。通用名词原则上意译,使用相应的英语词语。参与规则制定的上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顾大僖举例:“上海有条车站南路,该译成SouthChezhanRoad;而另一条南车站路,就应该直接用拼音NanChezhanRoad。”
不规范译名必须改
“怎么可以这样使用Manchuria(满洲里)?太过分了!”回想起几天前看到一家东北水饺店招牌,赵先生依然气愤难消:熟悉中国现代史,了解东三省被日寇占据的屈辱史,就决不会把东北翻译成Manchuria。
一些老式译名也让人心里不舒服。英语专业的成小姐坦言:“把北京翻译成Peking而非Beijing,用Saigon(西贡)而非HoChiMinhCity(胡志明市),总有些别扭。”
《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指出:英语译名不得出现有损国家形象和他国形象或有损民族感情的词语,不得使用违背语言规范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译法。
顾大僖院长表示:如果有这样的不规范译名,必须改正。“衡山路上的虹番餐厅原名‘红番’,和英译名Indian(印第安人)放在一起存在明显种族歧视,后在有关部门的督促下更名。”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