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4日上午,以聚焦我国翻译成就、展示我国译界实力、繁荣翻译事业为主旨的“首届中国翻译成就展”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各个翻译领域的几十家机构参加了展出和交流。
笔者于昨天下午参观了本届展会,在展会现场通过与多家翻译同行的交流,结合以前对国内翻译行业的了解,从展会现场归来,感慨颇多,草书此文,希望抛砖引玉,希望与翻译同行交流。
国内翻译成就卓著
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传播科技信息成果等方面,翻译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和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翻译这以传统行业焕发了青春,翻译在对外传播、外事外交、军事翻译、新闻出版、人才评价、教育培训、产业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说,改革开发20多年来中国翻译学术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翻译使中国融入世界,也使世界走近中国。学翻译、教翻译、研究翻译、评论翻译、从事翻译职业工作已经成为与对外开放同步前行的社会文化热点之一。
另外,我国的翻译服务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3000多家提供翻译服务的机构,涵盖多语种、多行业、口译和笔译等多种形式和领域,可以为国内外不同客户提供语言和技术服务。
在我国翻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翻译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未来的竞争力,仍然具有不小的差距。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需要肯定成绩,承认差距,找出办法,加速发展。
思想观念亟待解放
对于翻译认识思想观念的落后,成为制约国内翻译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种思想观念的落后不仅表现在对翻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认识上,还表现在对翻译工作者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精神的认可上。
不少人对翻译的认识还停留在翻译是简单的语言服务,是一项从事语言服务的事业,是一项附属的低价值的服务的认识上。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翻译职业在国人的心中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不少人士对于翻译人员的看法,带有不少人为的偏见。例如,认为翻译只是个“传声筒”,只会“人云亦云”,似“鹦鹉学舌”,而且在不少国产电影中,翻译往往扮演的“反面”角色。
另外,翻译性质的枯燥性,翻译工作的高强度,翻译报酬的低价格都制约了更多的人士加入到翻译队伍中。“翻译没有出息”的偏见,挫伤了翻译工作者的积极性。
再者,国内翻译行业普遍缺少深入的行业交流,虽然中国译协等协会协会积极促进行业信息和技术交流,但是很多翻译公司之间缺少关于技术、市场和经验交流,唯恐丢失客户,泄露公司秘密。翻译服务的不透明性,闭门造车,作茧自缚,“小我”的心态,也不利于翻译的长远发展。
对待翻译,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诚然,翻译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爆炸式增长,给翻译赋予更多的内涵,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同语种信息服务的需求快速发展,翻译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服务,翻译也不仅仅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翻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形成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翻译产业化是促进我国翻译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出路。
经营模式必须改变
根据笔者的了解,国内很多翻译公司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不少还停留在“夫妻店”、“同学会”的小作坊式状态。国内的翻译公司如果能够拥有50名以上的专职翻译就已经是业界颇具规模的“大公司”了。
有种观点认为,翻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公司不能具有较大的发展规模,否则将不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
事实果然如此吗?我们可以从国外翻译同行的发展经历,辩证地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在全球范围内,一些依靠翻译服务起步的国外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专职员工2000多人,在世界几十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的跨国公司,有些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达上亿美元。
这些翻译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翻译公司的经营模式必须尽快走出小作坊式经营的老路,避免服务同质化,打造行业服务品牌,实行规模化发展。
另外,从服务客户的类别上,国内翻译公司仍然将目光紧盯国内市场。虽然,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翻译服务潜力,但是,国内翻译服务市场尚未成熟,思想观念和翻译消费价格都相对低廉。有作为的国内翻译公司应该具有全球发展的战略眼光,与国外同行不断交流,了解国外客户的需求,积极投入国际翻译大市场。
技术管理需要加强
谈起对翻译技术和管理的话题,很多非翻译行业的人士可能很难理解。甚至不少人还认为,翻译只是简单的语言对等还原和表达过程,不需要高深的翻译技术。对于翻译过程,不少人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译者“单兵作战”的认识,翻译工作者面对着厚厚的文字资料,旁边放着厚如砖头的各类外汉词典以备翻译者查阅。
其实现代翻译的技术和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而且是分类齐全的分支学科,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都不断深入。各种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的翻译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经大量涌现和应用。
翻译技术进步的动力来自对翻译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特别在科技翻译领域,对于翻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翻译质量要体现行业的专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翻译效率要体现及时、高效、低成本。这些都促使翻译工作者,通过开发和利用翻译技术和专业工具,加强翻译工作管理。
翻译技术管理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翻译辅助工具、翻译处理流程、翻译项目规划、翻译资源的培养和分配、与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团队的交流等方面。翻译技术和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效率、降低翻译成本、增强客户信心。
翻译公司众多纷杂,翻译质量千差万别,翻译的优劣悬殊很大,劣质翻译带来的影响,可能为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寻找翻译服务公司,不应该简单的以价格为取舍。只有掌握和运用最新翻译技术、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的翻译公司才能提供优质的翻译服务。
目前国内很多翻译公司,尤其是刚成立不久的翻译公司,在技术应用和大型翻译项目管理上还有不少的差距。重视翻译技术和提高项目管理是加强内部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国内翻译前景诱人
根据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的预计,全球对翻译的需求增长强劲,仅语言翻译服务一项,全球每年就有200亿美元的需求。据统计,到2005年全球翻译服务产业预计产值将达22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大约占9%,大约有210亿人民币的规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翻译增速每年将超过15%。而中国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上海举办2010年的世博会,近几年更是会有近一倍的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吸引,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同时,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更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这必将产生对于中外文尤其是中英双语服务的强大需求。另外,因特网的快速普及和国际间电子商务市场的日渐成熟,使得信息内容的容量成几何级数态势增长。
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对翻译服务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潜力,为我国翻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促进我国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解放落后思想,更新陈旧观念,规范翻译市场,转变经营策略,提高翻译技术,加强翻译管理,打造翻译品牌,促进行业交流,放眼世界市场。
来源:中国本地化网